进入无障碍通道
六举措助推民营经济实现新增长
  • 发布时间: 2017-02-16 访问数: 0

  • 六举措助推民营经济实现新增长

     

        本报讯新措施、直通车、促转型、提质增效、重构“亲”“清”政商关系……这些关键词也是我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五条”热词。日前,市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将以“抓运行促增长、抓项目扩动能、抓招商引外源、抓转型促升级、抓服务破难题、抓对接创活力”为着力点,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转型升级、赶超发展。
        抓运行促增长。开展“企业管理提升年”活动,坚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时监测主要工业品价格,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的动态分析和专门调度。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保障,跟踪新建项目投产和小微企业成长情况,指导其及时纳入规模以上企业库。降低企业成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税费、融资、人工、物流、用电等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
        抓项目扩动能。筛选确定一批投资项目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大盘子”。突出抓好文23战略储气库、涂料产业园、3D打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先进制造业专项等资金和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投资的撬动作用。加快推进市绿色化工产业基金和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基金的实体运作,加大企业扶持力度。
        抓招商引外源。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招大引强,推进我市产业实现外向型、合作型、创新型发展。紧紧围绕我市新型化工基地建设,谋划包装一批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型化工产业项目。精准对接重点区域,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持续深化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涂料协会、中国电子商会等国家级行业机构的沟通,争取一批合作项目落户我市。继续发挥驻地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优势,邀请更多客商来濮考察对接,加强合作交流。
        抓转型促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今年重点支持85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引导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羽绒及服饰制品、电子电气等6大传统优势产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发展。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工厂。围绕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型化工基地、河南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中部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基地。
        抓服务破难题。深化“惠企政策进千企”服务企业系列活动,提升服务水平。集中开展企业遗留问题专项治理。落实“企业服务日”制度,完善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联系分包企业制度,开通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协调市级领导、市直部门研究解决问题。落实“金融工作日”制度,有效解决企业融资方面的实际问题,形成政银企多方共赢、互利发展的良好局面。
        抓对接创活力。抓好银企对接、产销对接、用工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解决用工难题并不断提升企业人员素质。与此同时,狠抓产学研对接,推进工业实验平台、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建设,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