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无障碍通道
古代廉政文化建设表现形式及其对后世深远影响
  • 发布时间: 2017-08-03 访问数: 0
  • 社会文化也是廉政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比如笔记、野史、传奇、戏曲、章回小说等,其中章回谴责小说在清代廉政社会文化中独树一帜,成为廉政社会文化特有的文化现象。

     (一)廉政诗歌、对联

    1.帝王廉政诗歌。康熙、乾隆两位帝王深受汉文化影响,又都文武兼备、聪睿圣明。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才华横溢,酷爱作诗,常常会把出巡经历和所感所悟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有不少诗歌表达了两位明君勤政恤民、励精图治的思想感情。

    2.清官廉吏们的廉政对联。清官廉吏们的廉政对联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员用来警示自己要勤俭节约、戒贪拒贿。清代薛为农在杭州府署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另一类是官员用来提醒自己要时刻心系百姓、爱民如子。嘉庆年间的云贵总督赵慎畛,曾手书一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意在强调为官者要少说多做,严以律己。

     (二)廉政民谣与歌谣

    在中国古代的廉政教育中,民歌民谣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康熙前期,流传着这样民谣:"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其任之暂与长,问张凤阳。"这首顺口的民谣不仅道出了当时官场三位显赫一时、炙手可热的人物--索额图、明珠和张凤阳,更暗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情况。

    (三)章回谴责小说揭示的晚清官场腐败

    1.清朝末年,国势更加衰微,社会奢华成风,贪官污吏横行。《官场现形记》一书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通过描写一群贪污腐败、昏庸无能、卖国求荣的封建官僚,暴露和讽刺了晚清官场的腐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则通过两百多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揭露了中法战争后二十年间中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3.除了以上作品,还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章回小说,都在内容和思想上揭露了晚清官场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许多章节,从不同方面展现了贪官污吏的罪行。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看上去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主,但它在描写清朝中叶的整个社会背景时,也间接揭露了官场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