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 | (10-24) | ||
| 市工信局局长李善戎在市委党校开展专题... | (10-23) | ||
| 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新华社推出重磅社... | (10-22) | ||
| 经济随笔丨五句话打开“五年规划” | (10-20) | ||
|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 (10-20) | ||
| 市工信局赴范县、台前县调研重大项目建... | (10-15) | ||
| 市工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暨深入贯彻... | (09-17) | ||
| 濮阳市工信局荣获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 (09-15) |
濮阳市2018年信息化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和《濮阳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河南省信息化和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2018年信息化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信化办〔2018〕2号)要求,统筹推进全市2018年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助推新时代濮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为目标,以落实《濮阳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为主线,围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应用、新技术新业态培育、“两化”融合推进、信息惠民服务、信息安全保障等六大领域,重点抓好15项主要工作,切实发挥信息化驱动发展、促进转型、创新管理、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中原”战略,加快推进百兆宽带普及和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推进4G网络广度和深度覆盖,实现全市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和贫困自然村光纤接入全覆盖,不断提升城市和农村宽带接入水平,建设智慧濮阳。加大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部署力度,提供良好的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全面增强NB-IoT接入支撑能力。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以水、电、气表智能计量、公共停车管理、环保监测等领域为切入点,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推广NB-IoT在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助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打造1-2个窄带物联网(NB-IoT)应用示范项目。加快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电信向广电开放互联网出口和IP地址等资源。建设支持广播、组播、单播、交互相结合的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络。(责任单位:市通管办、市工信委、市文广新局、市城管局、市扶贫办)
(二)电子政务应用
2.优化政务服务平台。依据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规范,优化平台功能架构,加强省市县上下联动,全面建成市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完成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和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梳理,建立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重点领域数据库和共享机制,加快部门间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实现非涉密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100%在线办理,实行“平台之外无审批”,推动行政审批阳光运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数据资源保障。(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工信委)
3.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增强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实现纵向贯通市县乡三级、横向连接各级所有政务部门和实体政务大厅。全面推进“一次办妥”改革,建成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县(区)8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 “一次办妥”。同时,开展不动产网上办理、地税社保联网、异地就医上学、社保“一卡通”等便民应用,2018年全市发行社保卡数量力争达到320万张,在业务领域实现9类109项应用。鼓励各县(区)创新特色便民服务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系统和建设模式。整合全市各单位服务热线,建设“12345”市长热线,实行一号对外,多线联动,24小时值守,全天候受理,实现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建成功能完善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全市信用制度体系。搭建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参与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行,充分发挥追溯在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完成法人库项目建设,助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项目,充分整合已建各类重点视频资源,实现部门间视频资源联网共享。织密视频监控网络,满足全市视频数据的采集、整合、共享、存储、挖掘、研判等应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府办、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人社局、市农牧局、市卫计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市国土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综治办及雪亮工程相关联网建设单位)
(三)新技术新业态培育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创新,促进与制造、农业、服务等的融合创新,驱动互联网应用系统和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使用。加大智能传感器、传感终端的技术研发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加强物联网技术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管理应用,改进检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促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展示大厅。(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投资集团)
5.加快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结合全市电子信息化产业招商工作,成立大数据智慧生态园管理委员会,创建全省一流大数据示范园区。制定《濮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推动大数据园区、平台、生态建设,开展大数据技术研究、综合应用和产业试点示范,推进大数据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大数据生态智慧产业园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专业性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园区驻地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以应用带动产业聚集,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生态园数据中心、企业总部办公楼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2019年全部投产。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国内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合作,搭建细分领域行业云平台,发展工业领域的分享经济新业态。全面协助提升示范区监管智慧化水平,抓好示范区综合监管平台暨智慧龙湖系统建设,打造“智慧产业园大数据”品牌,力争2018年年底完成本地注册企业达到100家,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及相关单位)
(四)“两化”融合推进
6.实施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持续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2018年,10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60家企业对标。继续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积极争取国家、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引进培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8年新培育2个智能工厂、6个智能车间、2个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推动3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围绕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装备产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和示范应用,推动装备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着力发展应用智能装备和产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推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开展数控机床、机器人产销对接,力争企业规范化示范应用100台机器人(数控机床),在标志性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上实现突破。(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
7.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制定《濮阳市“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生产设备向云平台迁移。引进知名云平台资源,加强与本土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支持企业开放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建设行业级云平台,2018年力争完成500家“企业上云”任务。组织有条件的信息服务企业、制造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在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发一批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应用软件)。启动制造业“双创”平台、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双创”基地培育工作,推动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创新、生产方式变革,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设面向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双创”要素汇聚平台,鼓励县(区)建设“双创”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及相关单位)
(五)信息惠民服务
8.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市级教育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智慧教育创新,构建“互联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育信息化引领示范工程。强化区域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学校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推进高校、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数字(智慧)校园建设。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9.完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依托云计算项目,逐步整合全市范围内现有全民健康信息资源,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务实应用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以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功能为基础扩展服务内容,逐步实现健康医疗数据在信息平台聚集、业务事项在信息平台办理、政府决策依托信息平台支撑,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全人群的大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开展电子居民健康卡项目试点建设,实现全市电子居民健康卡覆盖,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智慧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家用健康检测终端以及智能养老看护产品,积极推动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积极培育省级试点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工信委、市食药监局、市民政局及相关单位)
10.提升智慧交通管理水平。完善濮阳市智慧交通顶层设计,制定濮阳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全市交通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支撑,提升基础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交通运输管理能力。推进交通运输监管调度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全面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积极运用车联网技术,驱动智能交通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11.加快智慧环保建设进程。开展智慧环保项目建设,抓好汽车尾气遥感监测项目组织实施,积极应用遥感、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提升环保监测能力。加快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水、声等环境质量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监控网络,建成全市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库,为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治理精准化。加强全市各重点污染源监控基站智能监督管理,保障数据采集准确完整。(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12.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力争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0%,网络零售额增长25%,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加快推进全市各电子商务产业园核心功能建设,抓好配套的智能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力争电商年交易额保持20%的增速。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创建,评选、认定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推荐申报国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重点打造食品、羽绒及服饰、汽车配件、石油化工、人力资源等特色电商服务平台,壮大一批B2B(企业与企业)、B2C(企业与个人)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加快县、乡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商互联”,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与电子商务的畅通对接。(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农牧局及相关单位)
13.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继续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步伐,2018年基本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抓好益农信息社的运营管理,有效开展四类服务。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通过网络体系和现代物流实现农村产品与市场的产销对接、供需联动,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深入推进网络信息扶贫,完善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依托濮阳市智慧扶贫平台,积极开展贫困村电商帮扶试点,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扶贫办、市商务局、市通管办及相关单位)
(六)信息安全保障
14.加强信息安全设施建设。完善涉密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涉密信息系统测评。推动全市电子政务内网密码保障体系和市级密钥管理、电子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管理联动机制,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实现网络、平台、数据、应用全方位安全监管。推进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标准化和涉密电子文件保密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机要局、市保密局及相关单位)
15.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监测技术手段建设,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保障能力,健全完善网络安全通报预警机制,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日常监测预警。全面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政府和重点领域关键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提升全市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推进金融和重要领域密码应用,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审查。贯彻落实《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加强重点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检查。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制度,探索建立安全检查工作常态化机制。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培训活动,普及网络安全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开展电子政务内网保密检查。全力做好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等重大活动的全市信息安全保障。(责任单位:市网信办、市工信委、市公安局、市保密局及相关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全面组织领导,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抓好任务部署安排,制定具体的落实办法和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注重协同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大部分工作任务涉及到多个单位和部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牵头与协助的关系,加强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真正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对每项工作任务都要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工作任务的计划时间表、实施路径图,任务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任务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要加强过程节点检查与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濮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上一篇:抓载体 强化发展支撑
- 下一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
-
版权所有: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市政府综合办公楼4楼410室
联系电话: 0393-6666090 传真:0393-6666095 电子邮箱:pysgxw@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10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9269号-4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9号
邮编:45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