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无障碍通道
濮阳市工信局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发布时间: 2015-03-21 访问数: 0
  • 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有关规定和市政府办公室要求,由市工信局办公室编制而成。报告全文由基本情况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投诉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六部分组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1411日至20141231日。

    一、基本情况概述

    2014年来,市工信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优化信息公开运行机制,稳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

      (一)及时主动公开非涉密规范性文件。一是对以市政府名义出台的工业强市“131”工程系列政策等非涉密规范性文件,及时通过门户网站、政府公报、濮阳日报等多种形式予以公开,使全市工业企业和普通民众知晓我市在工业发展上做出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二是在濮阳日报上刊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力推进“131”工程意见》系列解读文章,紧扣濮阳实际,对“131”系列政策从项目建设、转型升级、两化融合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深入的解读,营造了支持工业、服务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着力拓宽信息发布渠道。一是以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简报为载体,及时发布涵盖工业经济运行态势、项目建设动态、展会信息、重要活动等为内容的信息简讯。二是与河南电视台及濮阳电视台联合录播濮阳工业发展专题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市在工业经济发展上采取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全年共录播专题片13期,营造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浓厚的氛围。三是开通了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利用新兴媒体受众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进一步畅通了信息发布渠道。

    (三)加大信息报送力度。通过加强督查考核、开展工作培训等方式,调动工信系统信息报送的积极性,有力提高了信息报送的质量和数量。2014年以来,共上报各类信息200余条,居全省工信系统第4名,《濮阳信息》及《政府工作快讯》在全市信息报送采用中取得较好成绩。

    (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通过政务公开栏及公共媒体多渠道公开信息。为方便群众办事,市工信局在办公大厅设立了政务公开栏,用于发布机构职能、科室设置、办公经费开支、局人事任免公告等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树立阳光机关形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内容

    2014年,市工信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940条。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6件,其他各类政府信息934条。

    (二)主动公开方式

    在主动公开的940条政府信息中,通过网站公开的政府信息677条;通过政府公报公开的政府信息4条;通过政务微博公开的政府信息16条;通过政务微信公开的政府信息17条;通过其他方式公开的政府信息246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4年,市工信委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四、投诉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2014年,市工信局收到针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申请0件,没有发生针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投诉举报、行政诉讼事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市未出台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相关收费标准,因此2014年市工信委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未收费。

    六、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工信局虽然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后,市工信局将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探索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办法、新举措。一是强化培训,强化政务信息公开意识。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程度,增强信息公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认真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政府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优化机制,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水平。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细化工作流程和要求,严格信息审核、信息发布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拓宽渠道,扩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影响力。将信息公开工作更多地向网站、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媒体平台倾斜,依托其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建设面向公众、方便获取、形式多样的政府信息公开载体,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公开、透明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