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 | (10-24) | ||
| 市工信局局长李善戎在市委党校开展专题... | (10-23) | ||
| 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新华社推出重磅社... | (10-22) | ||
| 经济随笔丨五句话打开“五年规划” | (10-20) | ||
|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 (10-20) | ||
| 市工信局赴范县、台前县调研重大项目建... | (10-15) | ||
| 市工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暨深入贯彻... | (09-17) | ||
| 濮阳市工信局荣获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 (09-15) |
于宏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濮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发改委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培育先进制造业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先后开展“工业项目攻坚年活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攻坚行动”“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制造业立市、制造业强市战略深入人心,“一高四新两能”产业格局初具雏形。
一、措施及成效
(一)以“技术改造、数智赋能”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蝶变升级。一是突出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以“四化”改造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蝶变升级,2023年,全市实施“四化”改造项目共128个,截至5月底,1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101个正在建设,项目开工率达90.6%。二是充分发挥资金撬动作用,为星汉生物、天能集团等3家企业争取2023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技改示范类专项资金1404万元,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三是坚持将数字经济作为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濮耐股份申报的2022年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成功获批(全省共10家),龙丰纸业、德力西电气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濮阳惠成、鑫业润滑油等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迈奇股份高端电子化学品智能化制造等2个项目,被评为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示范项目。
(二)以“错位竞争、群链协同”为主线,推动新兴产业能级提升。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6大产业集群和生物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等19个产业链,以重点产业链“双长制”为抓手,谋划建立“一链四图谱六清单”工作机制,合力推进新兴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濮耐股份国际化步伐蹄疾步稳,海外第二个生产基地顺利投产(第一个:美国梅菲尔德工厂,第二个:塞尔维亚工厂),全国首家聚碳新材料产业园区影响力日益彰显,2023中国·濮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峰会成功举办,生物经济产业成功纳入全省“一核、五基地”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华中地区首台6MW智能风机产品成功下线。重点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截至5月底,新建5G基站870个,实现乡镇以上及重点农村区域全覆盖。以“无废城市”创建为引领,国诚空气在国内半导体厂房净化机组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60%,海天环境2021年被评为河南省环保服务示范企业,天地人环保2022年被评为河南省环保服务示范企业。
(三)以“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为核心,推动未来产业提质扩量。氢能产业率先起势,以我市被列入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城市为契机,围绕打造“制、运、储、加、用”全产业链氢能生态圈,制定《濮阳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配套出台《濮阳市促进氢能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对氢能全产业链予以政策支持,其补贴力度属全省最大、周边最优。建成中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等一批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25辆氢燃料环卫车已持续运行满1年,20辆氢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中原油城向中原氢城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崭露头角,持续拓宽“AI+医疗”应用领域,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已建成3个4000万样本的国家级IDG数据库,自主研发的超声诊断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870多家医院。
(四)以“优化服务、壮大主体”为目标,推动工业企业梯次升级。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建机制、出政策、优措施,企业困难和问题持续化解,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一是动态调整包联企业和助企干部名录,全市2691名助企干部包联企业2884家。组建产业基金、金融生态、上市培育、人才引育、税务服务、平台企业6个助企强链专班,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助企强链工作落实。今年以来,收集企业问题131个,已解决112个,问题解决率85.5%。二是组织开展“四项”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加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第一届河南食品云博会等展销活动,着力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清丰绿色家居博览会,签约项目23个,金额达324.6亿元;组织市“万人助万企”“专精特新”企业专题银企对接会等,帮助企业融资11.57亿元;开展用工招聘活动117场,参与企业4700余家,达成就业意向4万余人。三是实施“大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企业家培育”三大计划,元至5月份,15家大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72.25亿元;推荐濮耐股份、濮阳惠成等8家企业创建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支持可利威化工、圣恺环保等5家企业创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支持盛华德化工、东方龙机械等10家企业通过省专精特新企业认定,雷佰瑞新材料、圣恺环保新材料等6家企业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拟推荐企业名单。组织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和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等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企业家380人(次),企业家整体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五)以“定向调度、集中攻坚”为牵引,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制造业投资倍增的主抓手,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千方百计做到“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落地项目快速开工、开工项目及早投产”。一是制定《濮阳市2023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攻坚行动方案》,将163个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和128个“四化改造”项目全部纳入攻坚范围。截至5月底,大禹防水涂料等1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中汇电子电极辅助材料等113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二是依托能力作风建设周调度会,及时调度项目存在问题,形成“发现问题—交办问题—督查督办”的项目推进机制,强力推进中原大化MMA、欧亚化工融资和手续办理等问题加快化解。三是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建立项目任务分解台账,细化项目推进时间表、路线图,压实部门职责,倒逼项目加快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
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提案提出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注重“点”的培育,推动企业梯队建设。一是大力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营收突破100亿元,濮耐集团、中汇新能源等5家企业目标营收突破50亿元;实现对头雁企业的量化考核、滚动培育、动态实施,确保年内培育制造业头雁企业8家以上。二是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持续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分类建立企业培育库,开展工业企业小升规等专项行动,预计年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家以上;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机制,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三是实施企业家培育计划。将企业家培训纳入全市人才培训计划,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商业精英开展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专题培训,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激励引导企业家敢闯敢拼、迎难而上,全面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
(二)注重“链”的打造,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一是招大引强补链。用好产业链招商图谱,找准产业链上下游的薄弱环节及“卡脖子”难题,通过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资源招商、顾问招商等方式,大力招引一批优势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强省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中24个签约项目的跟踪督导力度,助推项目落实落地。二是完善机制升链。聚焦6大产业集群和19个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各产业链链长高位统筹作用,分集群、分链条构建“一链四图谱六清单”工作推进机制,合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以创促建延链。坚持“以创促建,以建带创”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链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鼓励各县(区)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四是技术改造拓链。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嫁接新技术、培育新业态、延链中高端。确保年底,128个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
(三)注重“面”的拓展,提升平台承载能力。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新型化工基地承载力和产业竞争力。一是盯死抓牢95个重点项目,争取盛源顺酐、巴德富新材产业园一期等产业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公共管廊东西片区内循环全面畅通,满足远东科技氢气、盛源顺酐蒸汽外送要求;推进220KV化工东变开工建设,保障园区双电源供电。二是围绕聚碳新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绿色涂料、高端聚烯烃等产业链缺失环节,深度谋划双酚A、丙交酯、超高分子量纤维等项目,着力在引进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实现新突破。三是指导濮阳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化工园区做足园区认定准备工作,确保一次性通过省级认定公示。
(四)注重“网”的编织,培植良好产业生态。以“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为着力点,围绕“引进+培育”扩大规模、“转型+增效”提升效益、“科创+研发”激发活力、“集群+链式”加速集聚4个方面,持续优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同破解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瓶颈制约与共性难题,推动产业链企业之间研发、投资、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上下游协同产业生态,为202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倍增奠定基础。
2023年7月7日
-
版权所有: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市政府综合办公楼4楼410室
联系电话: 0393-6666090 传真:0393-6666095 电子邮箱:pysgxw@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10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9269号-4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9号
邮编:45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