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无障碍通道
对市人大八届六次会议第18号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时间: 2022-06-20 访问数: 0
  • 张和昆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濮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企业至上”工作理念,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形成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的浓厚氛围。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创新意识,变被动跟跑为换道领跑,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立足濮阳实际,把新材料产业作为转型升级“主跑道”,把氢能产业作为换道领跑的“主动力”,把企业创新作为弯道超车“主策略”,全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支持盟会长单位盛通聚源对接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联办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攻克“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吸引中石油集团主动合作,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打造聚碳新材料科技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支持“链长”单位宏业控股整合资源,成功创建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获批牵头组建省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进在全省布局。二是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引入加拿大院士李献国团队技术和科研平台,成功研制3种型号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并实现量产,年产能达1200台,今年已生产104台;中原总机氢燃料电池洗扫车、高压清洗车、勾臂车陆续获得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一季度获订单25台。发挥中石化集团中原油田科研机构多、科技人才多及承担集团绿氢示范建设优势,设立氢能产业研究院,开工新能源新技术制氢和储氢示范项目,夯实氢能产业“制、运、储、用”全产业链发展根基。三是在发展现代家居等其他传统和新兴产业领域,统筹纳入《濮阳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濮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濮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奖励政策》等政策方案支持范围,鼓励一批骨干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从原材料到产品再到终端消费品的升级发展,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

    二、发挥龙头作用,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推动企业提质发展

    为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引导中小企业有序拔高,一是制定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通过财政扶持、人才支撑等措施推动企业扩规模、强实力,2021年,全市15家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1.58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成功克服“测录定”3家公司剥离影响,守住百亿关卡,大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二是建立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双长制”,组建聚碳新材料、氢能等9个产业联盟,联盟成员单位150余家,搭建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桥梁,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配套、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三是实施头雁企业培育行动,建立我市头雁企业培育库,制定头雁企业培育工作方案,配套出台支持政策,天能集团、濮耐股份成功创建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四是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蔚林股份橡胶硫化促进剂MBTS推荐至工信部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目前,正在等待工信部批复;惠成电子等3家企业纳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大企业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三、创新调度机制,变常态推进为集中攻坚,保障项目取得突破

    市委、市政府将2022年确定为“工业项目攻坚年”,杨书记、万市长多次就“工业项目攻坚年”提出明确要求。市工信局作为活动牵头单位,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常态推进的基础上,出台活动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考核办法。二是充分利用能力作风建设周调度会机制,以清单交办制压茬推进项目建设。三是持续发挥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工作专班、省市重点工业项目领导分包等机制作用,强化产业链专班、产业联盟对资源要素协调保障,实施周推进、月调度、季通报、年评比,压实各级责任,集中攻坚工业项目建设,以工业项目率先突破带动所有项目实现突破。元至5月份,列入“工业项目攻坚年”的140个亿元以上产业攻坚项目完成投资27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3%,超序时进度15.6个百分点;136个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9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5%,超序时进度33个百分点,拉动元至5月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6.7%,高于全省12.5个、全国25.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

    四、改进招商方式,变劣势短板为优势长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市委书记杨青玖多次强调:“针对工业项目,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网开一面”,“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更是把制造业项目放在招商引资的“c位”,各级、各部门合力攻坚、主动作为,加快引进一批制造业项目。一是招商机制日益完善。出台《濮阳市支持双招双引促进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措施》等招引政策,成立市委开放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新材料、新能源等7个产业招商专班,创新建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4个双招双引基地,抽调青年业务骨干组建若干青年招商突击队,形成政策引领、领导带头、聚焦产业、合力招商新局面。二是招商模式持续创新。与中国石化联合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等10余家“国字头”协会建立合作机制。精心策划组织中国·清丰实木家具博览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等系列活动。探索知名企业并购招商,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僵尸企业采取并购重组等方式予以盘活,引进辽宁禾丰、星光农机等上市公司,成功盘活南乐县国米生物等8家企业。三是制造业项目招引成效显著。中建材超白光热玻璃、德力西电气中部基地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相继投产;全球丙烯酸乳液行业龙头巴德富新材料产业园、三棵树涂料等一批补链延链项目加快建设;5月24日,总投资100亿元的科融新能源科技国际产业园项目签约,加快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提升。

    五、深化助企活动,变兼职服务为下沉服务,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全市上下通过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扎实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万人助万企”等助企服务活动,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保障,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动态调整助企干部分包企业名录,实现一二三产全覆盖和“四上”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全覆盖。建立企业问题化解工作台账,对企业反映共性问题,探索建立长效解决机制。今年,“万人助万企”活动新增包联企业1833家,收集企业问题277个,已解决215个,问题化解率77.6%。二是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收集各级各部门惠企政策,先后编印《2022年度惠企政策汇编》《濮阳市“万人助万企”活动惠企政策落实指导手册(2022年版)》等政策汇编,出台《濮阳市稳运行促增长实施方案》,通过“濮阳政企通”、“濮阳工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发布,开展“万人助万企”惠企政策宣讲活动9场次,发放《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口袋书》3000余份,开展银企、用工、产销、产学研等“四项对接”活动51场次,帮助企业融资11.08亿元,解决企业用工1030人,实现产销合作12亿元,推动产学研对接78家次。三是开展企业服务专项活动。今年以来,开展“政企交流面对面”活动4次,解决企业问题15个;先后举办了羽绒、食品、家居等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畅通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疫情期间,发放通行证892张,确保了企业货物、后勤等各类物资供应充足,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