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 | (10-24) | ||
| 市工信局局长李善戎在市委党校开展专题... | (10-23) | ||
| 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新华社推出重磅社... | (10-22) | ||
| 经济随笔丨五句话打开“五年规划” | (10-20) | ||
|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 (10-20) | ||
| 市工信局赴范县、台前县调研重大项目建... | (10-15) | ||
| 市工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暨深入贯彻... | (09-17) | ||
| 濮阳市工信局荣获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 (09-15) |
尊敬的赵学锋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濮阳聚碳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打造聚碳新材料产业航母”的建议收悉,市工信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对提案建议学习讨论,认真研究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聚碳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情况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杨青玖分别任链长、组长的聚碳新材料产业链专班和聚碳新材料招商专班,在全市率先成立产业联盟,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绘制了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制定了年度工作方案,明晰了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思路;专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实施精准招商,强化台账管理。聚碳新材料科技园现有企业22家,其中规上企业19家,2021年实现产值126.5亿元,同比增长43%,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正在加速形成原料产品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区中园。
(一)项目建设实现大提速。大力开展工业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远东科技丙烷脱氢项目投产,远东程益20万吨/年发泡聚苯乙烯项目建成,盛源集团年产20万吨顺酐、4.5万吨特种聚合物、中汇新能源年产24万吨高纯苯加氢、巴德富(濮阳)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聚碳新材料科技园初步形成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生物降解材料(PBS)、丙烯高端化延伸产品等4条重点产业链,正向国内聚碳等特种聚合物研发生产基地迈进。
(二)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着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有效落实,实现了规上化工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全省率先出台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鼓励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建设;聚碳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挂牌组建,正在开展异山梨醇、氢化双酚A、PLA等产品的工艺技术研发;盛通聚源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得到省科技厅认可,正在申报省科技进步奖;丰利石化、盛源能源等企业荣登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 强榜单。
(三)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绘制了聚碳新材料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谋划储备了电子级环氧树脂、二氧化碳高值转化等30个前沿新材料项目;全球丙烯酸乳液行业龙头巴德富落户科技园,打通了丙烯—丙烯酸/酯—丙烯酸乳液—绿色涂料产业链;盛瑞化工苯酚/丙酮双酚A项目签约落地,南京红宝丽环氧丙烷项目有望签约落地,聚碳酸酯上游核心原料短板即将补齐;远东程益二期计划新上苯乙烯项目,聚苯乙烯产业链正在反向找补;丰利石化牵手山东齐成石化,实现了资产重组、蝶变升级。
(四)服务保障得到新加强。金融支持。省、市、县三级共同出资的“濮阳市聚碳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正式组建,基金规模1.8亿元,正在筛选拟投资支持项目;濮阳新型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正在组建,总规模30亿元,计划向盛源集团提供3.2亿元基金支持;帮助中汇新能源、远东科技、丰利石化等企业获得7.8亿元银行融资贷款。公辅配套。原定于2023年建设的220KV化工变于2021年正式启动,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满足科技园内企业双电源供电需求。纬三路范县段建成,濮阳县段跨青碱沟桥建成,穿路农户搬迁安置工作顺利推进。公共管廊范县段基础施工完成近50%,管廊架正在加快吊装,计划9月底前建成。濮王产业园供水工程(输水能力3.5万方/天)项目已铺设完成,计划6月底投用,将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审批服务。新型化工基地审批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可为项目提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
二、下步工作计划
针对聚碳新材料产业存在的链条不完备、要素保障和配套支撑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聚碳新材料产业链“双长制”和聚碳新材料招商专班作用,加快推进聚碳新材料科技园建设,做大做强聚碳新材料产业。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积极指导产业联盟发挥作用。指导聚碳新材料产业联盟发挥优势作用,助推产业“抱团”发展。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引导支持联盟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积极参与或主导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导联盟面向成员单位管理层、研发人员、操作人员等各类对象,开展专业化培训交流活动,提升成员单位各层次人才的综合能力。二是加强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信息收集、对接合作等优势,深入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通过已落地项目、企业延伸挖掘招商信息,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三是加强交流学习。加强企业之间的横向交流,共同探讨影响行业企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组织开展专项交流活动,定期举办现场交流会,加强同行业间企业的互相学习与互动交流。
(二)不断加大精准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招商重点。围绕聚碳酸酯主链补链,聚焦环氧丙烷、碳酸二甲酯、双酚A等项目,紧盯南京红宝丽、江苏怡达、山东石大胜华、山东利华益等重点企业;围绕丙烯、顺酐、纯苯、均苯四甲酸酐等产业链延链,聚焦高端聚丙烯、PBS、高抗冲聚苯乙烯、电子级聚酰亚胺等项目,紧盯上海卓然、意大利康瑟、浙江一塑、长春高琦等重点企业;围绕产业链终端配套,积极招引江南模塑、航天模塑等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光学仪器制造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加强对行业领军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产业链短板弱项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提高招商精准度。拓展招商渠道。做实聚碳新材料产业招商小组,从工信、商务等成员单位中抽调业务骨干,组建由技术顾问参与的专业招商队伍,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强化与中国塑协、中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等专业协会,中国石油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举办聚碳新材料暨丙烯产业高质量发展恳谈会,与国内聚碳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对接,争取引进大项目。制作聚碳新材料科技园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片和推介资料,利用网络、媒体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聚碳新材料科技园。突出招商实效。确定重点招商引资推介项目10个,筛选万华化学、江苏怡达等20家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逐一走访考察,持续开展精准招商对接,确保全年新挖掘项目线索20个以上,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总投资额不低于30亿元。
(三)持续激发产业科技创新活力。做强创新平台。依托濮阳市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加快建设濮阳市聚碳酸酯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积极申报河南省第二批产业研究院,支持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工艺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强化与国家、省科研力量合作,利用产业联盟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大创新主体。按照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活动“四有”标准,推进科技园内所有规上化工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强化龙头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中试项目建设,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勇当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完善创新制度。落实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开发更多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柔性引才引智。
(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供给水平。强化资金支持。加快组建濮阳新型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聚碳新材料产业基金、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等作用,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强与中原资产的合作,发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多元化融资服务,引导企业通过挂牌上市解决融资难题。强化政策支持。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及时做好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濮阳市稳运行促增长等减税降费政策宣讲,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各项惠企政策,全力服务企业运行和项目建设;争取科技园重点项目纳入河南省“四保”项目白名单,获取省级层面金融信贷支持;积极谋划公共管廊二期、纬三路等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提升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水平。
(五)提升要素保障能力。用地保障。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和“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发挥聚碳新材料科技园投资平台公司作用,对土地进行收储;加快科技园区域内前后曹楼、碱王庄等村庄搬迁,提高项目落地保障能力。能耗双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支持用能少的精细化工项目发展,探索开展用能预算管理,优化能源要素配置,优先保障重点化工项目用能需求。实施环保差异化管控,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经营。智慧园区。加快范县产业集聚区智慧化平台项目建设,建成集安全、环保、安防、能源管控、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六大系统的一体化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进一步实现园区内高风险化工企业24小时监控,环保数据实时采集监控,园区内异味实现评价溯源,危化品车辆的定位监管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加快“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智慧平台项目建设,提高化工产业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公辅配套。加快实施公共管廊、纬三路、危化物流园、220KV化工变等基础设施项目,增强科技园产业承载能力。审批服务。提升新型化工基地审批服务分中心服务效能,为项目办理手续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务。
-
版权所有: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市政府综合办公楼4楼410室
联系电话: 0393-6666090 传真:0393-6666095 电子邮箱:pysgxw@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10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9269号-4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9号
邮编:45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