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 | (10-24) | ||
| 市工信局局长李善戎在市委党校开展专题... | (10-23) | ||
| 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新华社推出重磅社... | (10-22) | ||
| 经济随笔丨五句话打开“五年规划” | (10-20) | ||
|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 (10-20) | ||
| 市工信局赴范县、台前县调研重大项目建... | (10-15) | ||
| 市工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暨深入贯彻... | (09-17) | ||
| 濮阳市工信局荣获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 (09-15) |
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答 复
尊敬的张淑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四量”文章 助力制造业倍增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创新开展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持续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加快构建能级更高、结构更优、创新更强、动能更足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着力以制造业高质量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23年,全市制造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4.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7.4%,居全省第1位。今年元至5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4.2%,增速连续7个月居全省首位,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2%。
一、采取的主要举措
(一)强化顶层设计,锚定制造业倍增发展。2023年,市委、市政府着眼濮阳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经过通盘考虑、反复研究、慎重酝酿,作出促进制造业倍增发展的重大决策,力争2年内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实现倍增、3年内制造业投资和产能实现倍增、4年内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倍增。自行动开展以来,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召开高规格动员会、推进会,深入各县(区)进行专题调研,精准对县(区)制造业发展进行把脉问诊。市工信局牵头制定行动方案,建立“周调度、周通报、月评估、季观摩”工作机制,制定配套考核办法,梳理制造业投资拟入库、产值拟入库等五张清单,方案化、清单化推动行动落实落细。各市直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速政策、资金、土地、能耗等各类资源要素向制造业汇聚。各县(区)压紧压实主体责任,配套印发行动方案,围绕制造业招商引资、企业培育、项目建设等真抓实干,全市重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依托制造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提速招商引资,引来制造业源头活水。去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制造业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印发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年度招商工作重点、任务。聚焦“6+20”链群体系,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引育产业链重大项目机制,调整优化招商专班,充实招商技术顾问,压实招商责任。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主题,聚焦先进制造业项目和优势主导产业,强化项目谋划包装,编制重点招商项目库,布局一批牵动性大、撬动力强的重点招商项目。大力实施以商招商、乡贤招商、驻地招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带头招商,其他市级领导和县(区)、部门比学赶超、奋勇争先,主动开展外出招商活动,对接了一批重点企业,洽谈签约了一批高质量项目。2023年,全市累计入库谋划项目882个,在谈招商项目578个;共签约制造业招商项目307个,其中10至30亿元41个、30亿元以上5个、50亿元以上2个、100亿元以上2个,制造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209.9亿元。
(三)坚持项目为王,积蓄制造业发展动能。去年以来,我市按照“项目化、方案化、具体化”的原则,深入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攻坚、工业“拼项目 促投资”等系列行动,围绕163个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和128个“三化”改造项目,逐个细分任务节点、每月梳理进展情况,严格落实“发现问题—交办问题—督查督办”的项目推进机制,顺利化解跃达科技环评手续办理等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夯实项目建设基础。深入落实全省“一转带三化”战略,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五轮摸排,“一对一”为设备更新项目提供指导帮助,全面激发技改积极性。2023年,概算投资百亿元的赛能硅业多晶硅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盛源能源顺酐等99个重点制造业和盛久糖醇三期改扩建等92个“三化”改造项目建成投产,中汇新能源高纯苯精制等4个技改项目获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3105万元,资金争取总量、单个项目奖补金额均刷新历史最好成绩,全市制造业发展基础持续夯实。
(四)激发链群效应,提速制造业集群集聚。围绕新材料等6大产业集群,聚焦生物基材料等20条重点产业链,制定印发《濮阳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每个产业链均由市委常委或市政协、市人大主要领导任链长,逐链制定行动方案及“四图谱六清单”,统筹推进产业链招商、企业培育、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龙都实验室获批揭牌,实现省级实验室零突破,惠成电子等18家企业成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雷佰瑞成功攻克甲苯二胺加氢工艺关键技术难题,实现进口替代。目前,我市生物基材料成为国内该领域第一个闭环产业链,聚碳新材料产业链以聚碳酸酯为主链的“1+3”产业体系逐步成型,德力西实现全省“零碳工厂”零突破,首条氢动力公交线路正式开通,新型耐火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南乐生物基材料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全省通过数量最多的三个地市之一。
(五)深化企业服务,夯实制造业底盘支撑。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用心服务、企业至上”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走深走实,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幸福感。建立了“助企干部+服务功能组+助企强链工作专班”的企业服务新模式,实现产业链链主企业、关键节点企业市级领导全包联,充分发挥4个服务功能组和6个助企强链专班作用,2023年共解决企业困难问题405个,实现企业问题动态清零;分行业摸排企业需求,常态化组织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等“四项对接”活动,达成产销意向金额64.81亿元、帮助企业融资115.67亿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4.63亿元,达成就业意向7.08万人,集中解决企业在市场、融资等方面的难题。举办惠企政策宣讲活动32余场次,狠抓35项政策落地见效,落实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奖690万元,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优惠3.84亿元,加计抵减政策优惠1963.56万元,“六税两费”减免1.66亿元,夯实企业发展信心。2023年,我市获评河南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省辖市。
二、下步举措
虽然我市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的需要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规模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企业实力偏弱、项目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将锚定制造业倍增发展目标,重点在培育存量、扩大增量、激活变量、整合力量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力实施三化改造,加快转型升级、培优存量。下一步,我市将抢抓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围绕工业领域,深入落实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谋,划开展落后低效设备淘汰、本质安全设备提升、试验检测设备升级等“八大工程”,推动我市重点产业逐“新”攀“高”提“质”。抢抓全省实施“一转带三化”等重大机遇,研判分析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特色优势和短板弱项,以年度实施的132个“三化”改造项目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等活动,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全过程应用,加快实施节能节水改造、低碳降碳改造、清洁生产改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提速发展。充分发挥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等撬动作用,强化对技术改造的宣传解读和指导帮助,持续加快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激发企业积极性,带动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制造模式变革、生产方式转变。
(二)提速招引建设项目,加快扩大增量、做强总量。我市将加快全链条项目谋划、靶向性招商引资、全过程统筹推动和全方位要素聚集,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扩大增量。围绕“6+20”链群体系,坚持以强链延链补链为导向,谋划一批具有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的重点制造业项目,在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上抢占先机。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落实高层调度、大员上阵、“二分之一”工作法,充分发挥产业招商专班作用,大力推行产业链、资本注入等多种招商模式,强化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的点对点对接,做到数量和质量并重、签约和落地齐抓。紧盯今年实施的163个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注重分类施策、盘活各方资源、强化督导考核,加快推动赛能硅业多晶硅、信德新材料负极前驱体等项目建设,着力以项目高质量建设推动制造业倍增发展。对巴德富环保新材料一期、盛源能源顺酐等新投产项目,组织做好产销对接,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达产达效,持续扩大规模效益。
(三)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化应用、激活变量。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快构建科技企业孵化成长链条,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加快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建设,发挥现有省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作用,为技术研发提供高能级平台。聚焦“卡脖子”技术难题,综合运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鼓励濮耐股份等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实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产业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在组织管理、机制创新、技术交易、产业孵化等方面加大投入,探索完善具有濮阳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和模式,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濮阳落地转化。
(四)强化助企纾困解难,统筹各方资源、整合力量。牢固树立“企业至上、服务为要”工作理念,以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把企业满意度作为检验服务企业质量的最高标准。扎实开展“企业问题清零行动”,实现企业诉求线上闭环办理、线下多渠道解决,做到有诉即办、有诉必办。精准摸清产学研、用工、产销、产融等需求,扎实开展“四项对接”县(区)行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在融资、市场、用工、创新难题,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助力企业稳产达效、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五位一体”助企服务团作用,组织助企干部、服务专员深入包联企业,常态化开展惠企政策宣讲等助企服务工作,切实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和项目申报通过率,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过资金筹措关、要素保障关、市场开拓关、转型升级关,助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版权所有: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市政府综合办公楼4楼410室
联系电话: 0393-6666090 传真:0393-6666095 电子邮箱:pysgxw@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10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9269号-4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9号
邮编:45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