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 | (10-24) | ||
| 市工信局局长李善戎在市委党校开展专题... | (10-23) | ||
| 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新华社推出重磅社... | (10-22) | ||
| 经济随笔丨五句话打开“五年规划” | (10-20) | ||
|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 (10-20) | ||
| 市工信局赴范县、台前县调研重大项目建... | (10-15) | ||
| 市工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暨深入贯彻... | (09-17) | ||
| 濮阳市工信局荣获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 (09-15) |
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答 复
刘建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 持续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市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2023年创新开展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推动濮阳制造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持续推进制造业倍增行动。2023年,制造业倍增强势开篇,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7.4%,增速稳居全省第1位。市工信局作为倍增行动的牵头部门,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厚植发展优势,积蓄发展动能,优化服务环境,一是完善制度抓落实。按照《濮阳市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2024年度工作方案》要求,坚持项目化、清单化、示范化推进,健全倍增行动“常态监督+日常调度+结果考核”推进机制,严格落实倍增行动周报制度,定期开展考核评比,及时督导指标落后单位,确保倍增行动年度任务高质量完成。二是项目为王抓建设。聚焦2024年谋划实施的158个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项目和132个“三化改造”项目,依托周调度会等机制,按照“一次协调、一次交办、限期办结”要求,最大限度保障项目建设需求,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夯实制造业倍增发展根基。三是链式布局抓推进。以产业链“双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工作例会、清单管理、工作月报、督办考核”四大产业链培育机制作用,将重大产业项目分包到各重点产业链,定期通报、定期提醒各产业链专班工作开展情况,形成“链长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项目推进格局,以产业链高质量建设助推制造业倍增发展。四是四项对接抓营商。围绕《2024年濮阳市“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方案》要求,用好“万人助万企”活动载体,常态化开展产销、产融、用工、产学研等“四项对接”活动,全面盘活各方资源,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解决用工、资金等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中小企业账款清欠等务实有效的助企服务活动,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获得感,激发企业发展动力活力。五是明确任务抓考核。围绕倍增发展目标,持续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倍增行动配套考评办法奖惩激励作用,将各县(区)倍增行动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综合考评等次的重要依据,倒逼责任落实、工作推进,加快制造业倍增行动走深走实。同时,依托省、市等多渠道新闻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在《濮阳日报》开设“市直部门在行动、县(区)在行动、企业在行动”专栏,加大典型做法、先进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建立长效宣传机制,营造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今年一季度,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8.8%,居全省第1位;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2%;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1%。
(二)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2023年,我市成功入选2023—2025年度国家级创新驱动示范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加速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濮阳“智慧岛”入选省首批标准化“智慧岛”。全市新增1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32家市级创新平台、2家市级中试基地。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市新增省级“瞪羚”企业1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2家。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经开区入选首批“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组织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44个,撬动企业研发投入4.01亿元;登记技术合同191项,成交额达25.5亿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实现县区全覆盖。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55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三)坚持做优大中小企业培育。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丰利石化、天能集团等百亿级龙头企业,加强在贷款融资、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推动企业扩规提质增效,助力其做强主业、做优产品、做大市场,稳住制造业基本盘。强力助推中等规模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创新能力强、内生动力足、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成长为新的“链主”“头雁”,以市场主体全面提升赋能制造业倍增发展。二是梯度培育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头雁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分类完善企业培育库,开展制造业企业小升规等专项行动,加快“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2023年,21家企业荣登2023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榜单,4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头雁企业,5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德力西电气濮阳基地被工信部授权的节能诊断服务机构认定为“零碳工厂”,实现全省“零突破”。今年4月,圣恺环保新材料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全市“零突破”。
(四)换道领跑助产业转型。一是破冰抢滩未来产业。抢抓“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机遇,经开区入选2023年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濮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市类脑智能医疗装备有限公司获评2023年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重点企业;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获评2023年省人工智能应用案例。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成为全国第一个闭环产业链,聚碳新材料产业链一批关键节点项目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坚持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联动发展,建成远景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基地,华中地区首台6.25兆瓦智能风机成功下线,远景台前风电场项目实现并网,中原油田绿电制氢配套风电项目部分并网。三是传统产业蝶变升级。突出新技术嫁接、新模式提质、新链条重塑,加快推进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家居、羽绒制品等传统产业实施“三化改造”。化工产业由基础化工向化工新材料转型步伐加快;海林特种设备移动压力罐车在全省率先获得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资质,首批压力罐车成功下线;14家食品加工企业入选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羽绒及服装加工产业园实现年3500万件生产规模。
(五)加速推进产业链群培育。我市持续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原则,明确重点培育生物降解材料等20条重点产业链,打造新材料等6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链长牵头、副链长协同、部门负责、盟会长企业参与”的工作模式,逐链制定“四图谱六清单”,全面实行“月梳理、月总结、月通报”制度,推动全市产业链规模能级跃升。目前,龙都天仁丙交酯聚乳酸合成技术中试成功,浩森建成全球首套生物基法戊二醇项目,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成为国内该领域第一个闭环产业链;盛源能源顺酐、中汇电极辅助材料等一批关键节点项目建成投产,聚碳新材料产业链规模能级持续壮大;高端聚烯烃产业链龙头企业沃森建成全国最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基地;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龙头企业濮阳惠成发展为国内产量最大、品种最全的顺酐酸酐衍生物生产企业;新型耐火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濮阳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六)开展“万人助万企”工作。我市狠抓助企服务工作,把“万人助万企”活动与倍增行动高效衔接,推进企业服务“八个深化”,全市2691名助企干部包联企业2884家,新组建6个助企强链工作专班,全年为企业解困难问题213个,推动35项惠企政策落实落细,落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满负荷奖690万元、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优惠3.84亿元、“六税两费”减免金额1.66亿元,帮助企业融资115.67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4.63亿元、达成就业意向7.08万人,集中解决了企业在融资、市场、用工、创新等方面的难题,以高质量服务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下一步举措
目前,我市制造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规划引领、龙头带动、链式扩展的格局,但整体来看,仍存在着产品层级不高、企业转型动力不足、企业融资存在堵点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推动我市制造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科技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改造。坚持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围绕健全创新机制、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企业、攻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新品五个方面开展下步工作。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充分发挥专业基金扶持作用,支持成立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新型创新组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抢抓国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机遇,推动我市科研力量融入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推进各类创新平台提能升级,重点在未来产业领域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积极推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打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推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
(二)突出招商引资,提升项目招引质量。一是紧密结合金融机构,围绕厂房、税收、融资等一揽子政策,提前介入筛选,共同谈判项目招商条件,进一步提高制造业项目招商的精准性。二是围绕“补链、延链、强链”,依托产业基础和综合配套,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绘制国内外重点招商目标企业图谱,紧盯国际国内产业重点领域的优势企业开展定点招商,推动制造业上下游和关联产业配套协作,构建纵向连接、横向配套的特色产业链。三是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资本招商”,创新开展“云上招商”“净地招商”等,以国内外500强企业、实力央企、行业领军企业为重点,深入分析其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精心组织专业化招商团队,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高精尖的重点项目,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突出助企帮扶,及时解决困难问题。一是深入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把企业满意度作为检验服务企业质量的最高标准,扎实开展“企业问题清零行动”,持续完善台账管理、办结销号、定期通报等推进机制,加快新增问题办理进度并及时向企业反馈办理结果。二是持续开展“四项对接”活动,注重助企服务活动实效,全面摸排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关键节点企业生产发展需求,针对性开展四项对接活动,集中解决企业在融资、市场、用工、创新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利用银团贷款等形式支持企业项目建设,助力企业稳产达效、高质量发展。三是扎实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系列服务活动,要从涉企部门筛选一批懂政策、会服务的业务骨干,组建惠企政策宣讲团,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宣讲辅导。及时更新惠企政策集成包、明白卡,设立并面向社会公布政策解读员姓名及联系方式,接受企业政策咨询答疑。深入包联企业开展惠企政策辅导等助企服务工作,切实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和项目申报通过率。
-
版权所有: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市政府综合办公楼4楼410室
联系电话: 0393-6666090 传真:0393-6666095 电子邮箱:pysgxw@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10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9269号-4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9号
邮编:457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