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 | (10-24) | ||
| 市工信局局长李善戎在市委党校开展专题... | (10-23) | ||
| 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新华社推出重磅社... | (10-22) | ||
| 经济随笔丨五句话打开“五年规划” | (10-20) | ||
|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 (10-20) | ||
| 市工信局赴范县、台前县调研重大项目建... | (10-15) | ||
| 市工信局召开党组(扩大)会暨深入贯彻... | (09-17) | ||
| 濮阳市工信局荣获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 (09-15) |
王凤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做强实体经济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国家、省历来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重要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制造强市。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谋篇布局。一是为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强化政策引领支撑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跟产业发展动态,持续强化政策研究,制定出台了《濮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濮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明确了构建“一高四新两能”(一高: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四新: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两能:氢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格局。二是近年来,我市围绕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深入实施了换道领跑、数字化转型等战略,创新开展了促进制造业倍增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攻坚行动、工业项目攻坚年活动等,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三是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关于印发濮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奖励政策的通知》《濮阳市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等支持奖励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持续引进外来投资、企业、技术和人才,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二)实施四化改造,助推转型升级。高端化改造。我市强力开展生产换线、设备换芯等系列活动,促进企业制造模式变革、生产方式转变、发展能级跃升。2022年,共实施蔚林新材料抗磨剂生产等高端化改造项目66个,其中凯利来面包生产线改造等54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星汉生物L-乳酸副产物提纯、天能集团智能化改造等3个项目获得2023年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404万元。智能化改造。围绕重点企业和关键岗位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环节应用。2022年,成功培育10个省级智能车间(工厂),迈奇化学“高端电子化学品智能化制造新模式示范项目”等2个项目入选2022年河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新模式示范项目。绿色化改造。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鹏鑫化工绿色化升级改造、天驰药业废污再生利用资源化绿色化改造等一批绿色化改造项目。2022年,盛源能源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原石化实业、恩赢高分子材料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厂。服务化改造。持续推动濮耐股份、天地人环保、锐驰高科等13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由单纯制造端向服务端拓展,不断提升服务性收入占比;印发《濮阳市落实“设计河南”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推动设计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渗透、高赋能。
(三)加快创新驱动,激发产业活力。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是省辖市首家综合性科研机构,充分发挥首批10家产业研究院、4家中试基地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中试熟化能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坚持小机构、大平台、服务型、产业化定位,充分发挥省级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盛通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攻克“卡脖子”技术,成功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中原石化隔膜料突破“卡脖子”技术;沃森超高3万吨/年淤浆环管连续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投产,该装置为全球首套,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远东科技15万吨/年PDH(丙烷脱氢)装置开车成功,是国内首套采用自主技术的PDH装置。
(四)帮扶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2022年全市新增包联企业1835家,实现了一二三产全覆盖和各类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全覆盖。制定《“万人助万企”活动企业困难和问题收集办理办法》,成立了融资服务、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法律事务4个服务功能组,实行台账管理、办结销号,有效推动了企业问题分类解决。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复杂问题,通过全市能力作风建设周调度会、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联席会、“政企交流面对面”等开展集中攻坚,2022年解决企业问题370个,问题化解率100%。二是密集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办法》《稳运行促增长实施方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奖励政策》《推动企业上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创新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系列服务活动,通过惠企政策集中宣讲、“濮阳政企通”平台推送、助企干部“一对一”辅导等方式,有效提高企业政策知晓率。三是搭建“濮阳政企通”网络平台,设置“供需对接”板块,实现“线上发布、线上对接、线下交易”,发布产品供需信息316条,举办产销对接活动21场次,达成合作意向金额291.2亿元。开展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和“行长进万企”活动,举办银企对接会18场次,对接市场主体17000余家次,发放贷款421亿元。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167场次,举办高校毕业生、“万人助万企”等就业直播166期,参与企业8300余家次,提供岗位47.5万个。征集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合作需求和研发机构设立需求,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15场,实施省、市揭榜挂帅项目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8.8亿元。
二、下一步举措
目前,我市制造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规划引领、龙头带动、链式扩展的格局,但整体来看,仍存在着传统产业占比过高、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龙头企业少等短板。下一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推动我市制造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突出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一是以河南省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等建设为契机,围绕氢能、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做实做强濮阳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二是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科创型小微企业增量提质“春笋行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提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坚持按照“聚焦重大、自上而下、重点突破、引领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省“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力争突破利用新型催化剂聚合生产高端聚烯烃材料等卡脖子技术;建立科技创新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制造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支撑。
(二)突出技改提升,蝶变升级传统产业。一是以高端化改造带动产业能级提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中建材等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推进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向科技型和创新型转型升级。二是以智能化改造助力企业质效齐增。围绕天能集团等重点企业和传统产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谋划项目,对实施智能化改造、验收达到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标准,给予相应奖补措施。三是以绿色化改造推动生产清洁高效。深入实施恩赢高分子废水循环利用等绿色化改造项目,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应用,加快推动清洁生产技术装备产业化。
(三)突出发展重点,规模倍增新兴产业。坚持“优中培新”“有中育新”“无中生有”,构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濮阳特色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新材料产业。聚焦聚碳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依托盛通聚源等企业,打造一批具有链主地位的“头部企业”,扩大聚碳新材料科技园、绿色涂料产业园竞争力。新能源产业。以风电、光伏为重点,打造风光储全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开发应用、新能源材料与装备制造联动发展,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节能环保产业。以“无废城市”创建为引领,发展先进环保设备、高效节能装备产品,扩大节能环保工程规模,做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做强节能环保配套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壮大电子专用材料、集成电路与封装测试产业规模,大力发展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电子、汽车电子等产品推广应用,形成工业软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
(四)突出比较优势,培育壮大未来产业。以氢能、人工智能产业为突破,持续扩大先发优势,争取纳入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努力抢占产业变革制高点。氢能产业。聚焦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园、氢能研究院、氢燃料电池试验检测中心,重点实施中原油田绿电制氢二期、风氢扬研发生产基地、正星科技农光互补氢能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全力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发展。建设河南国鸿共享氢储能示范项目,积极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人工智能产业。抢抓智慧医疗产业风口,支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参与国家医学图像数据库建设,争取把濮阳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抢占技术标准话语权。加快实施优必选氢能机器人等项目,推动两能融合发展。
(五)突出梯次培育,持续壮大市场主体。一是进一步梳理我市现有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配套出台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加快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机制,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实现“规改股”“股上市”。二是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等活动,扩大“四项对接”活动覆盖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天能集团、濮阳惠成等头雁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实现融通发展。三是完善落实好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相关支持政策,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一体化协同生态,推动现代家具、氢能等产业更多由“濮阳制造”向“濮阳创造”转变。
2023年7月11日
-
版权所有:濮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地址:濮阳市人民路市政府综合办公楼4楼410室
联系电话: 0393-6666090 传真:0393-6666095 电子邮箱:pysgxw@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10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9269号-4
豫公网安备 41090202000279号
邮编:457000
